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 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 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 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 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 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辽宁省抚顺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文综历史
  •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这体现了科举取士(    )

    A: 为了加强专制需要
    B: 仍受门阀制度影响
    C: 认可才能的唯一性
    D: 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
  •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4.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

    A: 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 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 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5.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论述“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作者认为科举“确是进步而可以纪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B: 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D: 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6. “在唐代,皇帝的出令都受到明确的规制。制敕由中书省负责,皇帝不能径自制敕。中书省若认为‘词头’(即皇帝的诏书要点)不妥,可以封还,要求另发‘词头’。中书省草拟制敕以后,交门下省复核。门下省如果有异议,可以封还重拟。没有中书出书、门下复核,皇帝是不能发布合法诏敕的。”关于古代这种国家机构的设置产生的效应,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与制衡,导致了行政效率降低
    B: 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利于责任明确,减少决策失误
    C: 中书、门下省的设立,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 各部门权力分散,实质上有利于皇权集中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7. 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

    A: 皇帝权力受到削弱
    B: 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
    C: 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
    D: 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教师用卷)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耶律隆绪,辽景宗长子。乾亨四年(982),景宗死,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时年十二岁,母承天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任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以为辅佐,和辑契丹贵族,任用汉人士大夫,积极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统和元年(983),首诏三京左右相及诸道节度使以下官吏,秉公执政,严禁非理征求,扰害于民。时枢密院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三年,以契丹诸役户贫乏,量加优免;六年,从乌古等部之请,把本非土产,而是靠贸易得来的贡品貂鼠皮、青鼠皮,改为只进牛马。以减轻属部的负担。八年,诏括民田,翌年通括户口,十二年均定税法。又以南京道新定税法太重而明令减少。此外,还创设义仓,豁免逋赋,安辑流亡;停止民输官俸,改由内帑支付,十三年,诏诸道民户,应历以来胁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诏诸道水灾饥民,质男女者,自来年正月起,日计佣钱十文,价满则尽遣还其家。史称统和之政,“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

    根据材料,概括耶律隆绪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隆绪改革成功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教师用卷)
  • 9.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下列思想符合太子追求的是(    )

    A: 儒法并行
    B: 以法治国
    C: 无为而治
    D: 仁政治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教师用卷)
  • 10.

    战国时期,今天的湖南省区域属于楚国,所以湖南也称“楚地”。观察下面汉代某时期政区示意图,汉朝时对“长沙国”的称呼可能是(    )

    A: 西楚
    B: 南楚
    C: 东楚
    D: 楚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长沙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高三四校联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