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关陇集团”和“关中本位政策”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概念,它对于研究北朝隋唐社会政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其统治阶级之变迁升降,即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所鸠合集团之兴衰及其分化。”“当李唐初期此集团之力量犹未衰损,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之阶级,故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而将相大臣与皇室亦为同类之人,其间更不容别一统治阶级之存在。”“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政策外,必应有精神上独立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固团体。此种文化本位政策,范围颇广,包括甚重,要言之,既阳傅周卒经典制度之文,阴适关陇胡汉现状之实而已。”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940年)

    材料二:武则天破坏集团的工作首推科举制,大倡文辞之科破格用人,而文辞之科的进士科地位远胜明经科,这与关陇集团推崇的华夏正统经学治国理念也是大相径庭的。她开设武举科,也对军功贵族世袭在观念及实践上给予巨大冲击。武则天还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到洛阳,改变关中本位政策下以长安为信仰中心的格局。她还以婚姻为纽带,缔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以武氏寒族介入关陇集团,在文化层面把已经不占优势的关陇集团进一步拖下来,原来的胡汉精英集团堕落的速度加快了。

    ——曹印双《试析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概念》

    据材料一概括“关中本位政策”的特征。

    材料二中武则天打击关陇集团的措施有何特点?其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南朝刘裕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对当世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庾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

    ——引自《宋书·武帝本纪》

    材料二:太祖幼而宽仁,入纂大业,及难兴陕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自此区宇宴宇,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引自《宋书·良吏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改革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时期出现“宋世之极盛”的原因,并概括刘裕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4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
  • 3. 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元朝(    )

    A: 行省逐渐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
    B: 巩固地方统治比加强中央集权更加迫切
    C: 最高统治者不了解藩镇割据的危害性
    D: 中书省总领国家权力制约着行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4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
  • 4. 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宦官专权的出现
    C: 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
    D: 君主专制的削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4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
  • 5.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

    A: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B: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6.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依据材料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

    A: 认为王国制、郡县制各有利弊
    B: 反对过分削弱地方权力
    C: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高度集权
    D: 主张地方适当分权自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荆州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7.

    下图为1971年陕西省礼泉出土的尉迟夫人墓志铭拓本,显示的部分文字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设司徒管理地方藩镇
    B: 当时唐朝社会盛行篆体书法字体
    C: 尉迟是以少数民族部落名命的姓
    D: 鄂国忠武公夫人是苏姓女子的爵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荆州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特别是代德时期,中央权阉横行,地方藩镇跋扈,使朝政日紊,皇权不振。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在其周围聚集了一批志在革除贞元弊政,重振大唐帝国雄风的仁人志士。在顺宗的支持之下,以王叔文、王为首的革新派雷厉风行,大胆改革。其内容有五:制宦官,抑藩镇,擢贤良,收财权,革弊政。改革内容切中时弊,如果能长期贯彻执行,其效果自不待言。可惜好景不长,顺宗在位仅及七月,即被宦官及部分守旧官僚赶下台来,革新亦告失败。宪宗登基,面临的是与顺宗时同样的社会问题,颇有抱负的宪宗一上台,遂遵循了永贞党人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元和国策 ,从而完成了永贞党人的未竞之业,并因此成就了“中兴”之美名。

    ——贾艳红《论唐宪宗对永贞革新之继承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永贞革新”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贞革新给唐朝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
  • 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概括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设立行省制的目的,并用史实说明为何行省制下“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近代中国民主化有何重大意义。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法治国家”方面的成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考试历史试卷
  • 10.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

    A: 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 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 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 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