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2. 魏晋时期,“取得高官要职,不再仅看做个人德才杰出和资历深、功劳大的结果,而首先是看做家族血统高贵,秉赋异常的外在表现”。上述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A: 标志着中央集权政治的完善
    B: 反映出选官制度的完备
    C: 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繁荣
    D: 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3. 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

    A: 消除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
    B: 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
    C: 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
    D: 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4.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
    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5. 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宗法制的崩溃
    C: 科举制的实行
    D: 士庶之分严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6.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 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 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7.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在此,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

    A: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 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8. “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 君主权力被削弱
    B: 用人机制较完善
    C: 宦官专权已出现
    D: 行政规则受干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9.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10. 汉景帝曾“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诸官。长丞皆损其员”。他采取这一措施的背景是(    )

    A: 汉政府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B: 同姓诸侯国成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支柱
    C: 王国的力量已经无力同中央对抗
    D: 平定王国叛乱创造了打击王国的契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备考2017年高考历史易错题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