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初薛元超以门荫入仕,高宗时官至宰相。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这一现象说明(    )

    A: 进士入仕比门荫入仕地位更高
    B: 士族地位仍比较稳固
    C: 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
    D: 科举出身方有资格修国史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2. 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    )

    A: 君主权力遭到削弱
    B: 分封制度得到加强
    C: 军事战争基本结束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海陵王(1122—1161)完颜亮,金太祖之孙。皇统八年被任命为右丞相。皇统九年,完颜亮与左丞相合谋刺死熙宗,自立为帝,并对朝中亲贵宗室实行大规模的清洗。随后,海陵王大批任命普通女真人中有才华的人和通晓封建典章制度的渤海人、契丹人和汉人为官,设置枢密院,使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天德三年,迁都燕京(今北京),仿照中原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改革科举。罢免女真族世袭万户,分配土地给女真民众,使之内迁与汉人杂居。贞元二年开始,发行纸币,始铸铜币,改变了金朝没有铸钱,借用辽、宋铜钱的历史。

        自皇统和议以来,宋金已多年不见战火。正隆三年(1158),海陵王在开封夷平原宋朝的宫殿重新建造,务求豪华壮丽,准备南下攻宋,并且在国内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大军在采石矶为宋军所败,金军将士死伤无数,战船损失过半。此时军心涣散,将领不愿继续作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等众将领发动兵变,海陵王在大帐中被乱箭射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海陵王即位后在国内实行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海陵王的主要功过。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尚希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窥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金。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观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隋文帝采纳杨尚希的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了一批冗员。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相应也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隋代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称为“朝集”,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查地方政绩。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司法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中国古代司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司法体制上,中央司法机关以大理寺和刑部为主,分掌司法审判和审判复核工作。御史台除监察职能外,也具司法监督和司法审判职能。另外,在三法司之以外,在宫中增设审刑院,审刑院受命于皇帝,不仅有权决定案件是否审理,而且是刑部之上的复审机构,限制了大理寺和刑部的权力。在司法审判制度方面,中央大理寺、刑部设有详断官(断司)、详议官(议司)分别负责审讯、检法用律,就是根据已经认定的事实,检索有关法律条文,定罪量刑。检法断刑的官员无权过问审判,负责审判的官员又无权检法断刑。在民事诉讼上规定州县官府可以受理民事诉讼,对民事诉讼的时效也有很多规定,如宋太祖时,因战乱离走、平安返回认领田宅者,超过十五年的,官府不再受理。宋代的证据制度最为突出的就是检验制度。规定了司法人员必须检验或不必检验的各种情况,检验要经过报检、初检、复检三个程序,要作笔录。对检验人员的组成及其责任也有严格规定,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的范围、时间,如实进行检验,不许受贿舞弊。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法律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宜宾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6. 隋文帝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唐中宗此措施(    )

    A: 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
    B: 提高了尚书省的行政效率
    C: 平衡了左右仆射的职权
    D: 使中书省职权超越尚书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7.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    )

    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
    B: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
    C: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是御史监察制度比较发达和完备的时代。设置目的在于监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是否合乎法律规范。所谓“正朝廷纲纪,举百司紊失”。(初始)“御史台……有弹邪佞之文,无受词讼之例”。开元十四年始规定受事御史之制,弹奏前往往是“推覆理尽,然后弹之”。御史台推鞠狱公(包括举弹前的推覆)和受命推按,往往不是一日而毕的事,这就需要“留问”——暂时拘捕,于是设置监狱,称为“台狱”。御史台初期只审判皇帝交办的案子,即所谓“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联合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一般说来,几经御史台推鞠落实后的案子,还得移交大理寺法官详刑定谳,量罪判处。终唐之世,御史台并没有发展成为纯粹的司法机关。唐后期,御史台的职权渐被侵削。在地方上,御史台对割据和跋扈藩镇是难以行纠举之职的。在中央,宦官势力是御史台不得侵犯的禁区。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官制》

    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御史台的职权范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御史台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9. 东汉初年,光武帝曾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明帝借口楚王信奉黄老,与方士往来,疑其谋反,收捕者达数千人。这些做法(    )

    A: 强化了思想专制
    B: 完善了监察体系
    C: 打击了豪强势力
    D: 遏制了宗教势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一模历史
  • 10. 隋炀帝下令地方上报风俗、物产,编成《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等图经;唐朝各州也大都修有图经以备考核检查。这些做法旨在(    )

    A: 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B: 丰富地方志的类型
    C: 变革对官吏的考核
    D: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一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