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利。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

    A: 防止官员权利膨胀
    B: 明确官员的职责
    C: 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减少吏治腐败发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巴蜀高三黄金大联考文综历史
  • 2. 《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

    A: 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 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 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 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
  • 3. 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历史
  • 4. 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    )

    A: 郡国并行制
    B: 节度使制
    C: 转运使制
    D: 地方三司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历史
  • 5. 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

    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文综历史
  • 6. 《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

    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一模历史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融之,或加刑诛。抉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的措施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 8. “(刘邦)慢而辱人。然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刘邦成功的原因是(    )

    A: 不拘小节,性格豪放
    B: 兵多将广,有雄厚的实力
    C: 让异姓将领据地为王
    D: 封子弟为王,巩固刘家天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
  • 10.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一次统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