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册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

    A: 三省大权独揽,打击皇权
    B: 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C: 唐朝实行君主立宪政策
    D: 皇权衰落,皇帝没有决策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2. 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设立中朝
    C: 颁布“推恩令”
    D: 设立藩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3. (宋)范公偶《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孙山等上榜是通过(   )

    A: 承荫世袭
    B: 立功受奖
    C: 乡人举荐
    D: 科举考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从此,主持地方的官吏,渐次重视设置学官。

    材料二

    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文学是地方学术官,除作为地方长官的学术顾问外,在建立起地方官学之处,文学还负责进行教学活动,并向上司荐举“通明经术者”,推广教化等。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佚之始。文学的“百石”之俸禄虽低,但其地位要比同品佚的其他地方属官高。

    材料三

    汉代各地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术饰吏事”的统治策略。郡国学还是地方实施教化的得力工具。它不仅教授生徒,而且面向社会推广教化,移风易俗。郡国学经常通过“乡饮酒”“乡射”等传统典礼活动,向百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万民”的目的。

    ——以上材料皆引自《汉代的太学和地方教育》

    材料一说明汉武帝为汉代儒学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二表明汉代为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哪些官职?如何看待这些官职的职责与地位?

    根据材料三,汉代地方教育的途径有哪些?汉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高二上段考一历史试卷
  •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末年汉室中微,外戚王莽篡位,推行暴政,人民无以为生,纷纷揭竿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攻占长安,王莽政权宣告灭亡。汉室刘秀审时度势,毅然挺进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东汉。刘秀以“柔道”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即宽以待人,厚待功臣,慎用官吏,赏罚分明。称帝后,刘秀采纳大臣邓禹“延揽英雄”的建议广揽天下人才。他下诏群臣去各郡、县为他定期、定额推荐人才。在他的麾下,来自下层社会的平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因才能而显贵者为数不少。甚至新莽朝的故吏以及降将也不一概排斥。通过这种方法,刘秀收纳了一大批堪称栋梁的文臣武将,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刘秀用人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征召的官吏大多是县邑中作风正派的人。对敢于直言过失的官吏加以奖励,对于失职的官员则予以重罚。在两汉之际风云变幻的舞台上,刘秀凭自身谋略剪灭群雄,重建汉室,励精图治,使满目疮痍的社会重现生机,被封建史家誉为“光武中兴”之业。

    ---王云江《简论刘秀的人才谋略》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汉光武帝刘秀用人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秀以“柔道”思想治国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考文综历史试卷
  • 6. 某时期,道教因当时社会变迁而强调参与、改善社会,开始盛行“神仙需下凡,厉经劫难”的理念;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

    A: 西汉初年经济凋零,故道教主张救济生民
    B: 隋唐科举制度兴起,故道教重视科考功名
    C: 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 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高考适应月考二文综历史试卷
  • 7. 西汉时,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缴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予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最后依然按律轻罚。这反映了(   )

    A: 西汉初期法家思想盛行
    B: 民贵君轻思想影响较深
    C: 皇权受到官僚机构制约
    D: 法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谍。

    秀千终成栋,精钢不作为。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9. 宋朝许多著名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对于他朝整日缠身于冗杂政事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一现象体现了宋代(  )

    A: 重文轻武的治国传统
    B: 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 藩镇割据局面的结束
    D: 士人深受理学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10. 元朝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湖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跨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元朝的这一做法(  )

    A: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 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肥瘠搭配,便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 充分体现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宁夏区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