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一一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一一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指出材料一中两种政治制度体现的特点。

    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试从地理和经济层面分析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不同特点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一一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一一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结合材料一回答,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概述作者对此的看法。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3.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察举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4. 有学者研究认为,北宋末期的寒潮期到来,致使北方游牧民族无以为生,只能向南不断得侵扰以获取掠夺生存资本,由此加剧了北宋的灭亡。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断的征战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B: 北宋政治体制的弊端使北宋灭亡
    C: 历史事实的产生由多种因素促成
    D: 地理因素越加是历史研究的重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5.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白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扩大行省权力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地方监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6.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 等待朝廷察举
    B: 参加科举考试
    C: 投笔从戎戍边
    D: 投作官吏幕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7. 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人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 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2016-2017学年山西临汾一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

    A: 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 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C: 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D: 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9. 古代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队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10.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均田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二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