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笠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斌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盆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B: 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 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封建皇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2. 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     )

    A: 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 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 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
    D: 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3.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特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谭左将军上官莱、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垂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 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B: 外朝制约内朝
    C: 宰相没有地位
    D: 皇权空前强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令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小张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小王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A: 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 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 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 由世袭制到任期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唐末还在筹备一个类似于 的部门,主要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利用它来控制将军们,正如宰相控制行政官那样。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节度使们有了太多的自由,最终酿成大祸。

    A: 兵部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 丞相
    B: 郡守
    C: 县令
    D: 刺史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没有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没有拥有奴隶群。

     ——《野鬼:千古一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与周王朝体制相比,材料中 “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什么?其历史进步性怎样?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材料三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英国政治制度“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因何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