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探究青蛙的视觉特点.

    螟蛾与青蛙“斗法”

    螟蛾是田间害虫,青蛙是田园卫士,二者水火不容.一天,螟蛾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螟蛾乙说:“青蛙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掉了,还是想法躲起来好.”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了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结果螟蛾甲成了青蛙的美餐,而螟蛾乙却暂时逃过一劫.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

    ①材料用具: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两只青蛙,活苍蝇和死苍蝇各6只.

    ②步骤:首先向甲水槽放入,向乙水槽放入,然后各放一只青蛙,注意观察青蛙的捕食行为.

    实验现象:甲水槽中,乙水槽中
    得出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2. 第二十九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孙宁岳同学凭借“维生素B1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等研究成果获得金奖.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该研究成果,制定了实验方案,探究过程如表所示(实验的装置相同).请回答:

    探究过程

    花盆

    花盆甲

    花盆乙

    花盆丙

    适量加入

    土壤浸出液

    各植入

    10株相同的玉米幼苗

    每天滴加

    2mL含2.5%的维生素B1溶液

    2mL含1.5%的维生素B1溶液

    每天观察并记录

    幼苗的生长状况

    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表格中的①应填;②应填

    完善探究过程后,预期结果得出结论: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花盆甲、丙中玉米幼苗的平均长势比花盆乙的好,则实验结论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科学试题
  • 3. 现有6只蟑螂、一只纱罩、木屑、糖和一把剪刀.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蟑螂的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第七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预选赛试卷
  • 4. 某课外小组查阅到:“过氧化钠(Na2O2)是种淡黄色粉末,它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于是他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实验:

    【实验1】用嘴通过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吹气,发现棉花剧烈燃烧,燃烧后的灰烬溶于水,加入盐酸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据此推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2】按图甲所示完成装置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A中装入稀盐酸和大理石,则B装置 的作用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此时样品仍呈淡黄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E中收集到的气体,发现木条马上熄灭。于是他们对此展开争论:甲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E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乙认为是二氧化碳被干燥后根本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E中收集到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则观点是正确的,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此时可以采取的简便验证方法是 
    【实验3】在证实上述观点后,他们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塞在漏斗管中,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则棉花会燃烧起来吗?并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第十届初中生科学(自然科学)竞赛初赛试题卷
  • 5.

    在科学教学中图像图表能将问题简单化,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及的作用。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实验证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B: 乙图中②是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C: 丙图中实验是覆杯实验,证明了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大气压强   
    D: 丁图中卵细胞在②内受精,到达③后开始进行细胞分裂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浙江省海淀区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 6. 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 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对实验的干扰

    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是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 7. 大豆种子具有2片子叶,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小明认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会影响种子萌发率.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分别标为A、B;选取大小相近、具有完整胚的活大豆种子40颗,经充分浸泡后,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②将一组每粒大豆种子的子叶均除去一片后,平铺在A培养皿中;将另一组大豆种子

    设置对照实验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每天同时浇适量且等量的水.

    控制实验条件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问题交流】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明发现A,B两组种子大部分都萌发且萌发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小红认为该实验还是不足以支持小明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设计实验方案: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科学试卷(生物部分)
  • 8.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SO2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SO2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4个相同的饮料瓶,分别编为1、2、3、4号并贴上标签,1~3号瓶内各充有不同浓度的SO2气体,4号瓶不充入SO2 . 然后在瓶内分别放入1 片大小相同的菠菜叶,迅速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随时观察叶片变化,记录现象和数据.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如表格(“﹣﹣﹣”表示实验时间内无变化).

    编号

    SO2浓度

    (克/升)

    菠菜/油菜/青菜受害时间(分)

    出现黄斑

    较多黄斑

    大面积变黄

    整体变黄

    1

    0.28

    3/17/13

    6/25/20

    10/32/24

    20/46/31

    2

    0.42

    2/7/11

    4/22/18

    9/28/22

    15/34/28

    3

    0.56

    1/5/6

    3/10/12

    7/15/16

    13/24/20

    4

    0

    ﹣﹣﹣

    ﹣﹣﹣

    ﹣﹣﹣

    ﹣﹣﹣

    4号瓶的作用是

    对实验所用的饮料瓶还有什么要求?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同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有关.

    由实验可知,以上三种植物中最适合用来监测大气中SO2浓度的是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生物部分)
  • 9.

    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尼达姆实验(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的猜想.

    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卷(生物部分)
  • 10. 如图甲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情况最有可能是图乙中的(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科学试卷(生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