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并演绎了一件与计量有关的藏品“商鞅方升”(见下图)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可以佐证商鞅变法实施的哪一举措?(    )

    A: 奖励军功
    B: 奖励农耕
    C: 推行县制
    D: 统一度量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越王勾践楚国
    B: 晋文公齐国
    C: 齐桓公秦国
    D: 楚庄王秦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 4. 阅读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中国文化历史,秦汉以前,主要是儒、墨、道三家”,请写出墨、道两家代表人物各一位。南怀瑾说“儒家的孔孟思想像粮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精神食粮?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主要也是三家,除了儒家和道家,另外还有哪家?其代表人物商鞅推行的哪项措施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请例举一位在历史上对佛教颇具影响的云浮籍人物。如果游客问你:云浮佛教古迹最有名是哪里?你会告诉游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 5.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B: 改革都取得成功
    C: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安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其发展离不开历朝历代的努力。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羸政完成的……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2000多年,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刘彻颁布了史称“推恩令”的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亦无政治特权,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据材料一,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世界历史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据材料三,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安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秦兵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矣。”与上述现象出现有关的措施主要是(    )
    A: 建立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安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战争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有关战争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2016年12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共同参观了夏威夷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并一同向死者献花。在随后的讲话中,安倍对……事件中阵亡的美军战士和其他二战遇难者表示“衷心和永久的哀悼”,但没有道歉。安倍称美日同盟将“走向新高度”。

    材料四: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材料一图中③是战国中的哪个国家?依图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过程的特点。
    材料二中这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是指哪次战争?此次战争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材料三“……事件中阵亡的美军战士”中的“事件”指什么?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
    根据材料四写出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
    结合上面四则材料,谈谈如何维护“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的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
  • 9.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谁?他哪年开始变法?
    卫鞅变法的作用有哪些?
    “魏主”指谁?材料二中列举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措施?其改革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两则材料中的改革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分析。
    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小主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你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请提几点中肯的改革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泾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训练试卷
  • 10.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废并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用材料中原话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