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    )
    A: 投靠县令
    B: 逃亡以逃避劳役
    C: 合法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写出图1和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B:;C:;D:;E:;F:

    为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什么?请你再举出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两个著名战例。
    分别是哪两个王朝结束了战国纷争和三国鼎立的局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结合材料,说说这两个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它”是(    )
    A: 灵渠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秦之衰】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秦之亡】

    材料四: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为巩固这一国家,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概述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的共同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三告诉我们现代国家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变法
    B: 更多使用铁制家具
    C: 牛耕得到推广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工程位于今天的(    )
    A: 四川省
    B: 山西省
    C: 河南省
    D: 湖南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9. 2009年12月以来,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两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在秦国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大秦帝国”的过程中,下列两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与材料一中有关的人物主持的那次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变法的措施中,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应该是哪一条?为什么?
    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他本人却惨遭旧贵族车裂之刑。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二中李白所提到的“秦王”是谁?赞扬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10.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一中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来安县2018年-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