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
    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县志》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
    (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修建于何时?
    (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变法?该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
    (2)从材料二可知,变法遭到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3)这次变法是否取得了成功?请你说出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⑴文中的“卫鞅”指谁?
    ⑵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⑶你能分析一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用商鞅语
    请回答:
    (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材料一中1、2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哪个朝代实行的?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7.  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1)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2)商鞅最后惨遭五马分尸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下列题目描写的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是否可能:
    (1)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
    (2)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
    (3)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
    (4)45岁后,他卖掉了所在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下图)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请根据材料一内容,指出商鞅变法的意图是什么?商君变法时是哪一位国君在位?
    (2)材料二反映商鞅后来被秦惠王用车裂酷刑致死,有人认为:“人亡政息,人都死了,那么商鞅所进行的变法也一定失败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1分)根据所学知识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请将下列水利工程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的重要工程
    B.战国后期灌溉关中平原的重要工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