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荔浦市青山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商鞅变法的辩论:
    A组观点:改革是成功的。      B组观点:改革是失败的。
    你赞同哪一组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3.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材料一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2)材料一中,商鞅舌战的对象代表的是哪个阶级?
    (3)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条内容最能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4. 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是最成功的。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变法?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鞅从小喜好刑名之学,非常尊崇李悝的法家学说,立下了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他先到魏国,但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听到秦孝公下令求贤的消息后,向秦孝公进献富国强兵之术,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1)这里提到的变法是什么?
    (2)这次变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变法内容中具体哪一条措施是影响最深远? 
    (4)商鞅的主张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哪一学派的观点一致?
    (5)这次变法对秦国有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6.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一中的“卫鞅”是指谁?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结合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
  • 7. 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8. 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重要的变法,其中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秦国有商鞅变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时当时秦国的统治者是谁?变法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
    (2)请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因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被车裂而死,请问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9. 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
    材料二 :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与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
    58次3次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说的? 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相对应?
    (3)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最有利于秦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4)请结合材料三说说材料四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