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可以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即保持静止不再运动,而物块将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已知相邻两点间时间间隔为0.10s,并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78m/s2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在两相邻计数点之间某时刻重物落地。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两位小数)。
    通过纸带数据可求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保留两位小数)。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或“一样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潮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卷
  • 2.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 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 点,待B稳定后由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 点(物块B落地后不反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 。改变 ,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重物B的高度;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 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测得A、B的质量之比为 ,由 图像可得斜率为 ,则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 表示)

    若实验中,每次测量 时,测量的都是B物体上端到地面的距离,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与真实值相比是(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物理高考模拟试卷
  • 3.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足够长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带有宽度为d的遮光条的滑块,从光电门的右侧以某一初速度向左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静止在光电门的左侧某位置,改变滑块的初速度,重复以上操作步骤,重力加速度为g,就可以测量出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则:

    为了完成测量,应该直接测量的物理有_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根据(1)题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得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如果将图中的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的底端,让带有遮光条的滑块在左侧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光电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改变长木板的倾角,调整释放点的位置,保持释放点与光电门之间的水平距离L不变,如图所示。重复以上步骤,则:

    ①释放位置距离水平桌面的高度为 (用d、 、L和t表示)。

    ②根据该实验多次操作得到的实验数据,作出实验图像。如果用横坐标表示释放点的位置高度h,为了使图像的是一条直线,那么纵坐标表示的是(均釆用国际单位)。如果仅将长木板换用其他材料的长板,其他条件均不改变,则图像的斜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卷
  • 4.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靠近斜面底部B处固定一光电门,让小滑块(附有窄遮光条)从靠近斜面顶部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滑块下滑时遮光条中心到光电门中心所在位置的距离L及相应遮光时间t。已知斜面倾角 =37°,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37°=0.6。

    图片_x0020_2072084698

    某次实验时,光电门显示遮光时间为t,已知窄遮光条的宽度为d,则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改变滑块开始释放的位置,重复以上的操作,多次实验根据所得数据做出v2-L图像如乙图所示,则由以上条件可以求出滑块在斜面上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试卷
  • 5.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光电门固定在水平直轨道上的O点,拉力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定滑轮将滑块与钩码相连,遮光条的宽度为d,滑块初始位置A点到O点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图片_x0020_100016

    A.将滑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传感器显示滑块所受拉力为F,光电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B.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A;

    C.正确记录每一组F与t对应的数据,作出F-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b、c为已知量)。

    根据步骤A中测出的物理量可知,滑块的加速度a=
    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增加滑块的质量重新进行实验,得到的F- 图像与两坐标轴交点坐标的绝对值b、c的变化情况是:b,c。(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统考试卷
  • 6. 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
    C:
    D: 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情况及材料决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7. 某兴趣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物块与木板AD、DE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两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AD、DE对接组成斜面和水平面,两木板在D点光滑连接(物块在此处运动不损失机械能),且AD板能绕D点转动.现将物块在AD板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滑块将沿AD下滑,最终停在水平板的C点;改变倾角,让物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每次释放点的连线在同一条竖直线上(以保证图中物块水平投影点B与接点D间距s不变),用刻度尺量出释放点与DE平面的竖直高度差h、释放点与D点的水平距离s, D点与最终静止点C的水平距离x,利用多次测量的数据绘出x-h图像,如图所示,则

    图片_x0020_100010   图片_x0020_100011

    写出x-h的数学表达式(用μ1、μ2、h及s表示);
    若实验中s=0.5m, x-h图象的横轴截距a=0.1,纵轴截距b=0.4,则μ1=, μ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五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物理12月联考试卷
  • 8. 张亮同学在实验室测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装置。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与一滑块P相连(调节测力端高度可使轻绳与桌面平行),滑块P放在较长的木板Q上,木板一端连接一根轻绳并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高度使轻绳与桌面平行),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开始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立到木板Q开始运动,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 , 此时P受到Q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木板沿桌面运动起来后,记录此时力传感器的示数F,测量滑块P的质量m,此时P受到Q的摩擦力大小为,P与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十所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12月联考试卷
  • 9.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先用量角器测得斜面的倾角θ=30°,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挡光片的最初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x;再由静止释放滑块,记录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挡光时间t;多次改变挡光片到光电门的距离,测出所对应的挡光时间:

    图片_x0020_100012

    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d=mm;
    若某次实验,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0.02s,则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m/s;
    多次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以 为纵坐标,x为横坐标,作图像 (所有数据均为国际制单位),得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测得其斜率k=5m/s2 , 则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m/s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 10. 某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

      图片_x0020_100019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白城市洮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