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 儒学仁政思想的影响
    B: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C: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D: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2. 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

    A: 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 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 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 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3.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下列有关其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封建社会存在世官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威胁国家的统一
    C: 后者有害于统一前者则不然
    D: 封建社会中,分封制长期存在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4. 如下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   )

    A: 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 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
    D: 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5.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  )

    A: 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 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
    C: 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
    D: 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6.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晋文公即位之前,晋国内乱频繁发生,国内阶级矛盾积累已久。韩原之战战败后,晋国通过大量征收军赋来弥补耗费的军力,导致赋税十分沉重。很多人民被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晋国迫切需要减轻奴隶债务和腹水来缓解社会矛盾。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开始按军功大小奖励人们土地、奴隶和官职,改变了传统“不劳而获”世卿世禄制的分封标准,给晋文公推行新的世卿世禄制打开了缺口,晋文公即位后,总结了惠、怀二君丧失民心的教训,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笼络人心,确立了以“贤、能、德、义”为标准的分封原则,提拔了许多贤能义德之士,形成了新的世卿世禄制。此外,晋文公还确立了“贤、能”的用人标准,他将才华横溢的先轸升为中军元帅,还规定异姓宗族“掌其远官”。

    ——摘编自《晋国改革与社会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背景与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晋文公世卿世禄制度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青海省西宁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 8. 西周建国以后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
    B: 社会嫡庶差异明显
    C: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 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六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 9.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

    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省六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
  • 10.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 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