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诸侯纷争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规范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检测历史
  • 2. 周代实行严格的爵位制度,对此有人指出“让天子与诸侯等不同等级的贵族一样,都有相应的爵位,因此天子并非‘绝世之贵’,故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这表明该制度(    )

    A: 促成不同等级和谐相处
    B: 限制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C: 造成周王室势力的没落
    D: 为分封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天津市五区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3.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4. 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这客观上有利于(    )

    A: 防范诸侯割据
    B: 扩大统治区域
    C: 监督商朝残余力量
    D: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5.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晋在太原时近狄,迁绛之后,距敌较远。和楚竞争的‘黎’、‘越’二族,和齐竞争的莱荑,都不是强敌,比不上犬戎。秦国和犬戎竞争最烈,以磨砺而强”。其意在说明(    )

    A: 秦国地处边陲,开化较晚
    B: 秦国能灭掉六国的原因
    C: 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强
    D: 民族间的战争促进了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文综历史
  • 6. 下图文物启卣(yǒ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 (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测验历史
  • 7.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材料一  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

    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
  • 8. 《周礼》记载,西周王室政权机构最重要的是太师和太保,由王室贵族出任。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主管王畿“三事”和官吏诸侯“四方”,太史寮是文官领袖和神职官吏首领。这表明西周(  )

    A: 实行官僚政治制度
    B: 始兴文官制度
    C: 建立中央政权机构
    D: 礼制规范王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云南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选考试历史试题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