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周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

    A: 民主思想的出现
    B: 天命观念的成熟
    C: 人文精神的跃动
    D: 王道学说的风行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
  • 2.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

    A: 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
    B: 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 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
    D: 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教师用卷)
  • 3.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年7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荆州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5.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余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考试历史试卷
  • 6. 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  )

    A: 开放扩散
    B: 等级森严
    C: 贵贱有序
    D: 自成体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市统测文综历史试卷
  • 7. 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封制渐趋衰落
    B: 民众普遍攀附王亲贵戚
    C: 宗族凝聚力强化
    D: 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 四川省资阳市2017届高三4月模拟考文综历史试卷
  • 8.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君主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 9.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夏、王位世袭制
    B: 周、分封制
    C: 周、宗法制
    D: 唐、科举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卷
  • 10.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