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妻中有一个正妻,即‘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这种嫡庶制度(    )

    A: 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
    B: 在中国古代从未被打破
    C: 为今天的继承法所沿袭
    D: 完全化解了嫡庶矛盾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平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 2.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分封制(    )

    A: 有利于扩大周人统治范围
    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 利用了上古血缘纽带的统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 3.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宗法制
    C: 实行禅让制
    D: 实行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 4.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

    A: 违背人伦礼仪
    B: 不利于社会进步
    C: 重视尊卑贵贱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 5.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

    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 6.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    )

    A: 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 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 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D: 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阳春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 7.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 8. 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 9. 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请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則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

    A: 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 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辽宁省本溪高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二十四中三校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 10.

    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

    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材料四 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是2000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娃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29个本地招商项目。

    ──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

    “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年辽宁省本溪高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二十四中三校联考高考历史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