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
    B: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C: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 2. 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

    A: 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 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
    C: 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 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 3.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这说明周初(   )

    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 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
    C: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Ⅲ)
  • 4. 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Ⅰ)
  • 5. 千年儒学

    材料1:……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孔子要梦见周公,更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杨向奎《周宗社会与礼乐文明》

    材料2:任何一种学说的历史,都是承袭与演变的统一。……儒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着检验,充实着和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态。

    ──丁伟志《儒学的变迁》

    问题:

    材料1的作者为什么认为“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运用所学知识,从“承袭与演变”的角度叙述儒学在古代中国如何“充实着和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上海市崇明县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6.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 宗法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上海市崇明县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7.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所示,左表中应填入(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上海市崇明县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8.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9.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10.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

    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 啬夫由中央任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