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 2.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即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促使宗法制消亡
    B: 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 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D: 分封制随着君权的加强而瓦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管子·入国》述周代实施“养疾之政”,专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病”;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意为不服徭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准许死囚在家“侍亲缓刑”,等家里老人去世后再服刑。《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贞观政要·孝友》又称,房玄龄“事继娘,能以色养(和颜悦色之意),恭谨过人”。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后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史料汇编》等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养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养老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4.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

    A: 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 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 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
    D: 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5.

    图是西周中晚期的重要礼器青铜颂簋。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    )

    A: 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
    B: 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C: 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 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模拟押题卷文综历史试卷
  • 6. 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
    B: “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C: 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
    D: “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7.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8.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政治方面,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各国实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一方面为监察制度的萌芽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变革也在政治上滋长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自春秋以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墨子认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法家则明确提出“以法治吏”,主张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旧观念,实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事断于法”原则。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理论,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阐明了惩官治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了严密的检察制度。1931年通过了《工农检查处问题的决议案》,规定工农检查处有权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规定从中央到省、县、区政府机关都要设工农检察部。1934年初,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在中央各机关发动群众检举活动。……通过检察制度的建设,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自律,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陈志杰《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廉政制度建设》

    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迪》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归纳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检察制度采取的措施。分析指 出这些措施实行的积极意义。

    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最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骆驼(匈奴语 dada)

    琵琶(一说古波斯语 barbat)

    阿弥陀佛(梵语 Amitābha)

    刹那(梵语 Ksana)

    频婆罗(苹果,梵语 bimbara)

    芒果(马来语 mango)

    豆蔻(阿拉伯语 takur音)

    胡同(蒙古语 gudum)

    萨其马(满语 sacima)

    几何(意大利语 geometrial)

    ……

    近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德律风(电话,英语 telephone)

    咖啡(英语 coffee)

    马达(英语 motor)

    荷尔蒙(英语 hormone)

    逻辑(英语 logic)

    芭蕾(法语 ballet)

    苏维埃(俄文 совет)

    吨(日本用自创汉字音译英语 ton)

    主义(日本改动汉字原意,意译英文后缀 ism)

    社会(日本将古汉语原意加以改造,翻译英文 socitey)

    ……

    (注:采用字母文字的尽量使用了原文字形式,其他采用注音形式)

    ——据史有为《汉语外来词》

    比较两表,提取两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10.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官,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出(    )

    A: 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 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C: 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
    D: 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3月)文综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