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政治史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
    C: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D: 体现了中央决策的民主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9校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2.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 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B: 寺院开放顺俗倾向明显
    C: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山林寺院体现文人追求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阶段测试(5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桑弘羊出身于洛阳商人。洛阳处于汉朝中心地区,自春秋战国以来就已发展为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汉武帝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产部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皇朝构成严重的威胁。汉武帝任命桑弘羊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改革。桑弘羊强调厉行法治的重要性,主张设法奸禁,也常称引儒书,饰以儒术。他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本末并重,城市的繁荣与工商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营工商业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这种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就是他所说的“开本末之途”中的“开末”。但是,桑弘羊所要开的末,并非豪商大贾所经营的工商业,而是指在封建国家控制下的工商业。他认为,封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事务,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商业部门必须由封建国家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对于阻挠封建国家干预经济事务的豪商大贾,必须予以打击。他斥责豪商大贾为“不轨之民”,“困挠公利,而欲擅山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桑弘羊政治经济思想出现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桑弘羊的政治经济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4. 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5. 西晋末年,匈奴单于刘渊自称汉朝刘姓子孙,以复汉为名,建立汉政权,同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三祖五宗(西汉、东汉、蜀汉8位皇帝)神主而祭之。对刘渊尊汉的合理解释是(    )

    A: 反映了汉朝在历史上影响巨大
    B: 表明刘渊企图统治全国的野心
    C: 尊汉的目的在于获取政治资本
    D: 刘渊提倡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6.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A: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 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 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7.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 8.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 9.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 汉代益州郡
    B: 唐代扬州
    C: 宋代扬州
    D: 元代顺宁府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二中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观点。

    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二模测试文综历史试题